中國時報 

行政院才開記者會說「台灣薪資凍漲與外勞拉低平均有關」,隔天又宣布要推《新經濟移民法》,特設中階外籍技術人力取得永久居留之規定,以解決缺工問題。

移工對蔡政府而言,好似萬靈丹,既是低薪的代罪羔羊,也可以是國人的幫手,全憑執政者一張嘴認定。

猶記得2000年網路泡沫,由於景氣衰退,失業率快速飆升,國內突然有30萬人沒工作,卻存在30萬的外勞,使得「外勞搶飯碗」成了熱議話題,扁政府遂直接停止重大公共工程引進外勞。自此每逢失業率急遽升高,限縮移工絕不可少。但即便如此,隨著人口高齡化,外籍看護工的人數仍呈現直線成長的趨勢。

只是當局似乎不諳民瘼,日前勞動部才說外勞總數直逼68萬人,但外勞警戒指標卻未出現異常訊號,要檢討,隔幾天又講出「外勞拉低平均薪資」,顯然地,移工對當局的意義是隨著政情而異的。

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,失業率深受國際景氣所牽引,從2000年的網路泡沫,與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都是失業率的高點便能得證。限縮移工數量其實對紓解失業問題助益有限。

所以行政院說在不影響國內就業與薪資的前提下,擬從留用僑外生與引進外籍技術人力,滿足12萬中階技術缺工的需求。這說法看似無誤,不過既然人力有缺口,為何還有70多萬名國人至海外工作?
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25至34歲者的勞動力參與率已超過90%,但25歲至29歲者的失業率為6.58%,是平均值的1.75倍,顯示台灣的勞動市場已趨近飽和,且新興產業尚不足以吸納年輕族群。因此,在解決缺工之前,當局應先審視整個產業布局。

坦白說,雇主願意以月薪3萬2千元續聘外籍看護工,是因為請一名全天候的照顧服務員就要6萬台幣;而同樣有起重機證照的技術員,即使以41393元的價碼聘外籍技術員也比晉用國人更省錢。再說有證照、經驗的移工,相較於留在台灣複製其母國生活,通常會選擇回到正值經濟起飛的母國,所以《新經濟移民法》的衝擊應再深入評估。

奉勸執政者走出高塔,步入真實的勞動場域體察民情,並且尊重移工,避免一再因政治上的需要,以反覆的態度對待這群朋友。值此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之際,友善移工其實也就是在幫政策鋪路。

(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)

(中國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