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12-30 13:13聯合晚報 本報記者陳素玲
 

來台工作的產業、社福外勞成了失速列車,一路飆升,除了一連串政策失當、錯失先機,導致企業對外勞仰賴更深外,年輕人輕技術、重服務就業習性已定,也預示外勞失控景象只會更趨嚴重。只是當台灣企業已享有多年便宜的外勞、低薪的本勞,仍高喊要「降低成本」,恐怕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。

外勞增減雖受景氣、高齡等自然外在因素變化影響,但政策管控仍是真正關鍵,多年來,外籍監護工的進用政策時鬆時緊,的確左右監護工成長幅度。

無奈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,長照體系一拖十幾年,年長者若無法自主行動,除非送進養護機構,只能選擇外籍監護工,無論誰執政,緊縮外籍監護工幾乎是與全民為敵,外籍監護工進用只能愈放愈寬,導致如今連社福外勞都衝破25萬人。諷刺的是,由於國人寧用外勞不愛長照,這25萬人反而成為政府發展長照的最大阻力。

產業外勞何嘗不是如此?執政者上任將解決企業投資難題視為首要任務,企業進言除了要便宜水電土地外,還要更多的外勞。近幾年最大幅度的鬆綁,就是2012年勞動部新增多繳就業安定費、就可增聘1%-5%外勞的機制,從此大開企業進用外勞之門,五年就增聘28萬外勞,外勞增速幾近失控。

台灣的低薪到底與外勞有無關係?有一說是薪資較高的製造及科技業基層體力工,工作幾由外勞取代,本勞被迫往低薪服務業就業;但雇主端則抱怨,諸如必須穿防塵衣或是輪夜班的高薪工作,祭出高薪也找不到本勞願意做。在外勞逼近70萬人,甚至可見未來可能出現百萬大關之際,政府除了看到數字,應該還有更多的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