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)據交通部與警政署近 5 年的統計,在台外籍人士,每年發生近 5 千件大小交通事故,更造成 110 人死亡,其中又以初來乍到還不瞭解台灣交通法規與交通環境者佔多數。28 日上午立委鄭寶清、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呼籲,相關機關應該定期公布相關事故統計與研究結果,以提出更多元的交通安全教育,降低悲劇的發生。

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執行秘書謝銘鴻回應說,的確有發現近年在台外籍人士車禍案件與死傷都呈現增加,承諾在兩個月內開始定期公布相關數據,也將設立網頁,收集外籍人士經驗談,一方面提供參考,也做為政策研擬,未來也將繼續主動出擊,到學校、工廠、外勞仲介、外配團體等進行訪談與宣導。

勞動力發展署目前的作法是,在移工來台前,提供相關資料與多國語言影片,來台時在機場服務站也有再一次宣導與提供手冊,現有廣播節目、網站,地方政府也有講習等課程與提供 1995 專線,移民署也有發小冊子給外籍配偶等措施,也編有預算受理地方政府提計畫申請,例如過去台中市就辦了很多協助新住民考駕照的課程。

新住民人權協會理事陳嘉怡質疑,這些努力恐怕還有再加強的空間,因為目前的成效實在讓人無法太滿意。陳嘉怡表示,他任教於開南大學應用華語系,擔任外籍生專班已經 8 年,他照顧的近 5 百名學生,幾乎每學期發生1件事故,尤其集中在剛來台,中文還不好、對台灣的交通法規與交通環境都還不太熟悉時,且這些學生並非都是騎機車時出車禍,走路、騎腳踏車而受傷的也大有人在。

陳嘉怡強調,警政署對全台的統計,也是顯示 16 至 24 歲的年輕人交通事故傷亡最高,佔了 27%,這些外籍學生可說是危險族群中的危險族群。相關單位應該定期公布相關統計,提出研究,對本來習慣各自不同的各國人士提出不同的協助。

新住民人權協會秘書長王雅倩舉例,來自澳洲、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,過去的交通習慣不同,在台灣面臨的問題也一定大不同,必須分析在台各國人士的交通事故成因,才能提出不同的協助,並非只是將同樣的內容作不同語言的翻譯就可以,也應該活用科技,例如遠距網路、VR 虛擬實境體驗等。陳嘉怡更建議,也許可以用短片競賽的方式,鼓勵外籍年輕人以自己的觀點分享道路安全。

除了以加強教育預防,若事故發生,通譯、法律協助也應該更主動積極。文大華語文助理教授張箴指出,他自己就有認識一個越南女學生,因為車禍後續的理賠過程沒有得到協助,而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,甚至打算放棄學業,反觀他自己發生的車禍,因有尋求協助所以還能贏了訴訟。

王雅倩更提出,應該效法美國部分州接受非法外籍移民考駕照,因為根據統計,此舉有利於減少肇事逃逸、後續理賠等管理。這些移民在台灣就是會有交通的需求,若不正視,淪為黑數反而不利管理。而目前在台灣的外籍勞工,有很大一部份會選擇電動自行車,鄭寶清指出,目前電動自行車的車速已經不滿,甚至很容易改造的更快,政府也正在研擬相關的管理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