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泰國政變,陸軍總司令帕拉育(Prayut Chan-o-cha)成為總理,當年經濟成長率下降至不到1%,也是近6年來唯一低於台灣的1年。近幾年才又逐漸恢復成長,雖然2017及2018年均超過4%,泰國經濟並非見不到烏雲。

泰國工資相對不高,但根據泰國國家統計局資料,2019年7月的失業率僅1.1%,這一低到不可思議的數字,在泰國卻非特殊現象。過去10年泰國失業率就經常低於1%,泰國央行的解釋是因失業保險不完善,農業及街頭小販、摩托車司機等非正式部門吸收了一般沒工作的人,因此失業率很低,2012年第4季起,甚至有一段時間低於0.5%。

雖然現在仍有泰籍勞工至我國工作,但在2001年約30萬名外勞中,有來自泰國者12萬名,超過40%。2019年7月底,我國產業及社福外勞數量成長至近71萬人,印尼、越南及菲律賓都大幅增加,泰勞卻僅剩下當時一半、約6萬名,占我國外籍勞工比例大幅下降至8.5%。泰國台商聯合總會長郭修敏指出,有不少泰籍勞工轉至薪水較高的韓國工作,但部分原因也是經濟發展及生活態度的改變。

泰勞減少泰國外勞大增

失業率低、新投資湧入,及社會變遷,造成了缺工現象。郭修敏認為勞力太過密集的產業,已不再適合移至泰國;而泰國駐台代表通才雖承認有缺工現象,但他強調,泰國容許外籍勞工,目前至少有來自緬甸、寮國、柬埔寨的外勞3百萬人以上。人力或許能補足,只是對台商來說,恐怕就要面對雙重外籍勞工的管理問題。

以泰國4.0推動新經濟模式的泰國,力求食品、觀光、農業生技等多項既有產業的升級,並鎖定自動化機器人、數位及醫療中心等做為未來發展的動力,希望融合新舊、跨進新領域;不過,曼谷市區在1999年底開始用民間資金以高架建設出的空鐵,及2004年起由中央政府主導在地面下挖掘成的地鐵,運行後始終無法跨越彼此的鴻溝,市區大眾捷運至今依然是2套系統、2張車票。泰國的未來經濟,應該不是那麼容易預測。

(記者魏錫賓)